首页 > 质量安全 > 陈君石院士:评价型包装正面标识用于食品尚不成熟
质量安全

陈君石院士:评价型包装正面标识用于食品尚不成熟

时间:2024-04-29 17:10:30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3月26日,上海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4家企业进行试点。分级标识主要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
针对营养分级标识这个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进行解答。
问:您如何看“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陈君石:“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让消费者比较清楚地知道有标识的饮料对健康是好是坏。但是如果评价的指标和分级档位不合适,反而可能会给误导消费者。上海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还不是地方标准,而是“倡议”试点,是否全面推广,还要看试点的效果。
问:消费者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非糖甜味剂”?
陈君石:首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没有“非糖甜味剂”相关表述;其次,按照此标识,只要添加了甜味剂的饮料就不是A级,就不健康了。事实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及“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以甜味剂全部或部分替代添加糖已成为目前食品行业“三减”中“减糖”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把“甜味剂”作为营养分级的指标之一,不太恰当;最后,人们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用甜味剂代替蔗糖等,可以为高血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丰富的食物选择。目前已有证据证明,甜味剂几乎不会影响血糖,目前已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选择。
问:该营养标识是“包装正面标识”(FOP)的一种,这种评价型的FOP有何优缺点?
陈君石:FOP通常包括描述型的和评价型的,所谓描述型FOP就是把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中需要提醒消费者重点关注的数据等放到包装的正面进行强调。而评价型FOP则是通过营养素或者食品的成分含量用百分比、颜色或者等级等对食品进行分级,更直观。但是我认为评价型FOP用于我国的食品标识,尚不成熟。因为食品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搭配。仅凭食品中的几个营养指标来判定食物的“好与坏”,不利于消费者实实在在通过提高营养知识来选择食品;以糖和饱和脂肪的添加量来划分食品的好坏,要找出一个切点,在科学上是很难实现的。评价型FOP常用于企业对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比如筛选配方。这种评价体系通常需要用数学模型来计算,很复杂,每个企业具体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同类的产品,不同的生产企业,使用的评价型FOP标识不同,消费者很难通过比较选择。
问:在营养标识方面,您认为我国未来应该怎么做?
陈君石:“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第一项重大行动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而食品标签是营养科普宣传很重要的窗口,2021年9月26日和2024年1月19日,国家卫健委分别两次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征求意见,希望能尽早发布施行并大力科普宣传,规范食品营养标签,让消费者明明白白选择适合自身的食品。